第(2/3)页 随着老朱一声怒斥,瞬间堂下鸦雀无声。 苏谨看向张、杨二人:“ 二位大人,三司会审时我说过的那些话,在此就不再赘述了,是真是假,陛下自然能明辨是非。” 说完他又看向赵勉:“ 赵大人,你不是一直想知道那批粮食去向何处吗?那我今天就给你句实话。” 最后面向朱元璋,苏谨朗声道: “陛下,去岁兖州流民迁入凤阳之后,臣派人走访得知兖州、莱州、徐州等地皆受灾情影响,存粮不足。” “于是,臣命主簿苏根生将之前从百姓手中回购的屯粮,全部运往几个府县,以备粮荒, 这是几个州府给臣打的欠条,请陛下过目。” 苏谨从怀里拿出一沓欠条,递给身边的马忠良。 老朱看过之后,微微点头:“是真是假,朕自会查明...” 正说着,就看到门外有个太监,鬼鬼祟祟招呼马忠良出去。 老朱不悦:“怎么回事?” 马忠良回来后赶紧说道:“回皇爷,是莱州、兖州、徐州、开封等府的八百里急报。” “怎么,难道这些地方又出事了?” 这些年这几府两年遭灾,快成了老朱的心病了。 遭灾、赈灾、流民安置。 本来应该是产粮大地的几个州府,却需要朝廷年年接济,搞得老朱头疼不已。 今年要不是苏谨搞出这个国债,怕是北伐的军资都凑不齐。 可等他看完奏疏,却高兴的一拍龙案:“好!好!好!” 赵勉纳闷,看向老朱。 老朱瞅了他一眼,淡淡问道:“赵大人,你看一下这封奏疏。” 赵勉接过一看,顿时眉头皱了起来: “开封又遇水灾?兖州、莱州去岁雨雪不足,恐有旱灾之危?这...” 想了许久,他才抬起头来:“陛下,臣回去之后马上召集户部官员,尽快拟一个章程上来。” “哼!” 老朱淡淡看了他一眼:“需要几天?” 赵勉咬咬牙:“给臣三天时间!一定拟出一个章程来!” 老朱哼了一声:“三天?咱看就不必了,指望你们,灾区不知又要饿死多少百姓!” 赵勉有些傻眼:“陛下,这...” 老朱斜睨他一眼:“赵大人岁数也不大啊,这么早就耳聋了,还是你记性不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