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除了门户兵? 还有部分原始部落的士人被缅王征召前来参战,这些人嘴唇很厚,缅军称他们为炮灰,明军称他们为野人。 野人的路子很野,作战勇猛? 拿着棍棒就往上冲,根本不惧明军? 很有当炮灰的职业素养。 可惜,炮灰永远都是炮灰? 明军毫不客气的将之消灭! 缅王很愤怒,徐青山一样愤怒? 对小缅子的不知好歹? 他决定以暴制暴? 治服他们! 十一月初九,徐青山传令全军:不要俘虏,进军道路遇敌一律灭杀!有土司抵抗者,屠其部落! 两路大军严格执行了这道军令,由投降的缅军开道,让他们喊话,三遍警告后,直接发动猛攻。 十一月十三日,徐青山所部遇上缅军,明军客气了两句后,见对方没反应,于是迅速展开进攻。 缅军门户兵的战术很固定,不管是骑兵还是步兵,都喜欢投射标枪和飞镖一类的投掷武器,投完就跑,然后让火枪手跟进射击,门户兵没有资格让象兵部队打前锋,只有简单的阵型应敌。 孙健率藤牌团结阵抵挡在前,顶住敌军第一批火力和箭雨之后有序撤出,让火枪兵交替射击, 几轮交替射击后,缅军的门户兵就扛不住了,撒欢似的跑路,他们没有盔甲,跑的很快,随便拉出一个放在后世都能参加奥运会长跑项目,成绩还不差。 (中南半岛的国家,自古不产盔甲,一般使用藤甲,只是简单的头盔、护肩和关节保护,随着火器的逐渐普及,藤甲失去了效用,缅军主力几乎没有甲胄,更别说门户兵了。) 徐青山命令骑兵追击,斩尽杀绝。 显然,这部门户兵的下场很悲惨,他们跑的再快,也不及大明飞人刘跑跑,在明军骑兵的追击下,全军覆没。 接下来的数日里,明军嗜杀的名声远远的传开了,遇到的抵抗明显变少了。 距离东吁城不到二百里时,缅王莽白派出使者借着谈判的名义,企图引诱徐青山半路伏击,二度制造咒水之难的惨案。 为了让徐青山上当,莽白下了血本,派出太子那罗伐罗作为使者充当诱饵。 以一国太子为使,与你们明军主帅谈判,这很合理吧!很有诚心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