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02 章-《穿到古代当名士》


    第(1/3)页

    “俯天涯海角,今来古往,人物如流……”

    宋时憋了一路的诗兴,到海南岛上终于释放了出来,对着海边矗立的天涯石吟了一阙宋词。

    未曾亲履却也在媒体上熟悉了无数遍的景物当前,熟悉的解说习惯一时涌上心头。他抬手指向巨石,眉目生辉地向身后游客,不是,学生们介绍道:“此地便是传说中的天涯海角。从此处南下千里外,便是海外蛮荒,不复中原所有了。”

    这里……好像也没算过中原吧?

    这念头如流水般在学生心头一闪而逝,很快就被更要紧的事遮过去了:“这些巨石清奇古怪,又立在这天涯海角之地,正宜题几篇诗词文字在上头!”

    文人的工夫就在诗文上。虽然他们一路上已题遍了大江南北,集结起来的诗词游记比论文还厚,可见了这天涯海角的风光,还是忍不住要作诗抒怀。

    一群年轻或不那么年轻的诗人拥在巨石边苦思诗作,或大笔淋漓地在石头上题字。唯他们宋院长沉稳成熟,早过了到哪个景点都要留言题词的年纪,就在天涯石等景观下跟桓凌拍风景,顺便也拍拍一旁或低头苦思、或大发豪情的学生。

    这一年多都在外奔波,也没回京过年,眼见着再过两个月又是新年,且叫他们放松玩儿两天。

    然后抢在这岛上水稻扬花期好好干活。

    海南矿产虽多,又有亚洲最大的富铁矿,可相较它另一项著名产物而言,这些矿藏都要失色。宋时在他们父子事业的起·点容县都没怎么停留就直奔崖州,为的就是赶在水稻扬花期前到此,找到雄性不育的野生稻。

    ——这回或许就能找到我国杂交水稻的老父亲“野败”的老祖宗!

    海南四季长夏,气候温暖温润,正月间气候正和京中夏日差不多。若不是特别端肃,讲究衣着严谨的,正好在海边游游泳,学学圣人与曾点“浴乎沂,风舞乎雩,咏而归”的风彩。

    游泳回来,还能喝口清甜冰凉的椰汁,吃上内地罕见的亚热带水果,饭食则有肥鸡、醢肉、珍鲜海味,一年两熟的占城香稻……

    当地土民更是热情,听闻他们是大儒,也不问是真是假,学问深浅,便奉美酒佳肴来招待。族中老幼吹箫鼓乐,少年男女于庭前献艺,跃竹而舞,看得学生们也心驰神荡,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崖州自知州以下官员都在旁侍宴,见他们似有兴致,便举杯劝道:“此地风俗殊异中原,却也别有野趣。下官们初来时也多有不适,后来为官日久,便也觉土民热情淳朴,却不过其盛情,每尝与之共乐。两位老先生与学生们难得到这天涯海角,何妨也试着入乡随俗,只当体尝域外民风?”

    喝,前几年还只有和尚叫他“老爹”,如今都有从五品的知州叫他“老先生”了。

    宋时不知是该高兴地位更高了,还是感慨被叫老了,心思复杂地看着那位满面髭须的于知州,扯出一抹笑容:“于大人说得是,少年人应该活泼些,下去与土民同乐一番也好。”

    他跟小师兄也正是该下去发散发散青春活力的年纪呢。

    他挥手招呼学生们下去跳舞,自己也入乡随俗地起了身,捧了一盏酒递向桓凌:“请师兄满饮我这盏酒,与我一起下场共鉴本地风俗。”

    桓凌抬手接过酒盏,一饮而尽,眼中倒映着满庭灯火,含笑握住了他的手:“好。这场中尽是知心有意的少年人,咱们过去凑凑热闹也正合适。”

    好个知心解意的小师兄,正合适给他当舞伴。

    宋时手上身一用力,将桓凌从座上拉起,脚步轻盈地走向那排跳着竹竿舞的少年。他虽然没跳过竹竿舞,但小学时也跳过长绳,抓得住节拍,身体又灵活,试了几下便跳得有了模样。桓凌也是个惯会蹴鞠,学过骑射的人,眼力准、身法好,看着竹竿开合,别人的脚步动作,不久也便会跳了。

    几个早下场的学生都未必有他们跳得好,见老师们身形轻捷,神情潇洒,舞姿节奏竟和那些穿着民族服色的少年人差不多,也都喝彩:“两位先生跳得好!”

    “先生神情疏旷,舞姿娴雅,真有魏晋名士之风。”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