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最小的杨八郎在战场之上走失,六郎和五郎拼死护送着残余的杨家军逃回了雁门关。 而家主杨继业则引着残兵厮杀,最终被大军围困在了李陵的碑前。 孙新在这里把剧情改成萧太后派人亲自去劝降杨继业,使者表明了辽国十分尊重杨老英雄,只要投降定会给他高官厚禄,又说大宋虚弱无能奸臣当道,何必为这样的官家去拼命?不如早投明主。 在场观众已经通过前面杨家将的一系列惨状感到了大宋的腐败无能,专一的互相倾轧残害忠良,这时听到辽国的劝降,甚至有人觉得杨继业为这宋朝效命实在是埋没了,还不如投降大辽。 而这时孙新夹的私货也适时登场,杨继业先是指着李陵碑复述了汉朝李陵的故事: 李陵在前线,前无退路后有追兵,走投无路之下无奈降了匈奴。 接着便是杨继业自白: 杨家当年也是降将,可他们之所以要从北汉降于大宋,是为了不再看见百姓无谓的厮杀,想还天下太平。 而如今的辽国却是侵犯大宋边境,契丹人在辽国境内欺压汉人,而今还要往南扩张土地,自己若降了辽国那岂不是为契丹人欺压汉人? “恨北国萧银宗打来战表,擅抢夺我汉家锦绣龙朝。贼潘洪在金殿帅印挂了,我父子只能做马前的英豪。” “俺杨家将为宋厮杀,不是为了那赵官家打天下,而是为了这天下的汉家儿郎不再受欺压!是以今日,杨业我誓死不降!” 咚一声,锣鼓响处杨令公撞死在李陵碑前! 相隔千百年,两个同样处境的人物,一个选择了识时务的投降异族,而另一个则是因为看不得汉人受欺压的处境,舍身取义! 这番论述结束,那些思想水平不怎么高的庄客没什么反应,但场上但凡是有些见识的人物都是纷纷深吸一口气。 鲁智深也不禁瞪大了眼睛。 振聋发聩! 许多人心中被打通了一个始终没想通的疑问:而今朝廷昏庸,奸臣当道。他们便是舍身报效国家又有何意义? 而作者却借杨继业之口将事情说得明明白白:他们之所以要报效大宋,为的不是那个金銮殿上的赵官家,而是为了保住这么一个汉家政权,使得大宋的汉家儿郎不会像辽国汉人一样受尽契丹人的欺压。 鲁智深脸都白了,瞬间站起,“为汉家儿郎而死,不为赵官家而死,为汉家儿郎而死,不为赵官家而死……俺要去找孙庄主!”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