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第120章 自己又何必着急,乱了自己的步子? 【刘长死后,刘恒将他按照列侯的礼仪下葬,封其子刘安为高陵侯。】 【然而,这件事情却并没有结束,在有心人的传播之下,民间关于刘恒与刘长兄弟不能相容的歌谣和流言传播了起来。】 【十六年,刘恒将刘长的三子同时分到了厉王的封地,让兄弟三人共享。】 【而在这期间,贾怡再度进言。】 —— 唐朝,贞观年间。 诸多群臣对于贾怡显然并不陌生,虽然他们目前还不知道之后会有一个名为王勃的天纵奇才之人写下流传千古的滕王阁序,其中将会提到贾怡。 但饱读诗书的他们自然也在史书当中了解过此人。 长孙无忌道:“文帝虽然未采取贾怡的建议,但观其将封地一分为三的举动,也未必没有认同贾怡的意思在其中。” 【这贾怡又是何人?有人说,文帝时期,可当宰相者唯贾太傅一人。也有人认为汉朝之儒,唯贾怡一人而已。】 【关于贾怡的种种政论观点,无论是哪一方派系的人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高祖七年,贾怡生于洛阳,后师从张仓,刘恒登基后被征召为博士,一年后便因受到刘恒的看重而被破格提拔为太中大傅。】 【他曾上书刘恒,建议重农抑商,重视生产,安定民生。后来又劝诫刘恒要尽早准备禁止私铸货币,禁止百姓私自开采铜矿、农业、鱼业、盐业等制度,以免货币混乱、经济动荡,国家财富被有心人利用。】 【同时,他还建议刘恒为汉朝确立新的礼制,以取代秦制,这也将作为汉朝流传到后世的一大特色。】 【这些内容,绝大多数被刘恒所采纳,虽然也有些没有被刘恒听进去,但实际上也被汉朝之后的君王所应用。】 —— 汉朝,文帝前元年间。 此时的贾怡已然在朝廷上掌握了一定的话语权,即便没有得到极大的重视,但他的政治主张已然交给了刘恒,并让刘恒有了极大的收获,也急为看着此人。 大殿当中,刘启认真地看着刘恒,开口询问道:“父皇,您对于贾太傅的大多建议是认同的吧,哪怕是那些看似不认同的观点!之所以不采取是时机不合适吗?” 按照他对于自家父皇的了解,神迹当中贾怡的诸多观点不可能不认同,而刘恒之所以采取,恐怕另有用途。 刘恒揉了揉他的脑袋,露出了那平易近人,又不失分寸的微笑:“有些事情,还是需要你来完成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