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我上面有人!-《墨迹诸天》
第(1/3)页
赵清的怒火,只持续到烤鱼出炉。胖头鲶鱼味道很好,收获赵清好评,也算死得其所。
次日早饭后,李墨带着赵祯、赵清、明心,开始游玩赏景。
第一站,就是近在咫尺的陈桥驿。王诚找来驿馆小吏,临时客串导游,向大家介绍驿馆情况。
看着这半旧不新的驿馆,李墨好奇的问,当年太祖黄袍加身的地方,在什么位置?
那小吏差点吓尿,尽管这事大伙众说纷纭,可你当着赵官家的面问这个,合适吗?
赵祯见那小吏吓的不轻,苦笑着让人退下,多个外人还不如自娱自乐呢。
李墨就趁机宣传后世的一些营销策略,这地方妥妥的龙兴宝地。打造一个旅游热点,那是绝对没问题的。
至于说有没有人因此质疑赵宋朝廷的合法性?压根就不叫事。
赵祯多少有些担心,毕竟篡夺幼帝江山,于人情法理都不厚道。这事也是老赵家几代帝王心里的一根刺,怎么看都是个污点。
李墨就嘲讽他格局太小,如果太祖也是这种心态,又岂会黄袍加身?
你想想唐太宗,人家杀哥宰弟、逼父退位,甚至与颉利可汗签下渭水之盟。可史书上怎么写的?那是天可汗,可并肩秦皇汉武的千古一帝!
你再瞧瞧老赵家,澶渊之盟条件比渭水之盟强出不知多少倍。可是为啥没能发展出贞观盛景?
把辛辛苦苦签订城下之盟,换来的和平时间,都白白浪费了嘛。
唐太宗渭水之盟后,不过四年就击垮了颉利。这个曾经的屈辱,那就是他波澜壮阔的征途上,一个小小的踏脚石。
可是澶渊之盟到今天,多少年了?大宋的文武百官,都只记得把这和平时光拿来歌颂,却完全不记得,这和平的背后,隐藏着什么风险!
赵祯有些小尴尬,忍不住向李墨透露,其实他也有雄心。尽管朝堂上遇到许多掣肘,但他还是在悄悄积蓄力量。
这两年,借着李墨的光,许多新技术和收入,他都悄悄拿去发展边军了。要不然,也不至于为了翻新个宫殿,就让三司衙门拿钱粮说事。
赵祯告诉李墨,正因为他亲自盯着这一块,他才知道军备消耗有多可怕。也才理解,为何朝堂上那些臣子,为什么一门心思的抑制军队发展。
可赵祯心里很明白,没有强大的军队,再繁华的盛世,都只是个样子活。所以他咬着牙,也要让军队先强大起来。
现在形势确实不妙,夏州李元昊大逆不道,竟然僭越称制,自立为帝。他凭啥?不就是党项人敢玩命嘛。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