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保卫科的干事挠了挠头:“好像叫…方明华。 是他? 这次获奖人员里最年轻的一个!一个二十岁的青年竟然获得二等奖!和大名鼎鼎的顾城并驾齐驱! 众人立刻议论起来。 “喂,你不知道啊,他还写过一首小诗题目叫《春》,发表在《延河》杂志上,虽然只有三句,但写的真美!” “这算啥?人家还写过一部中篇小说,发表在年初《延河》杂志社专刊“秦省青年作家小说专号”上!” “真看不出来啊.....” “俗话说的好,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嘛。” 站在人群后面的那个青年看着消失在楼梯上方明华的背影,兀自发呆。 方明华没听到这些。 他上了三楼,没过两分钟就有杂志社的工作人员上来,听他自我介绍之后,就热情的招呼他进了会议室。 没多久,参会人员陆续赶到会议室开始热闹起来,相互介绍,有的本来就认识,一片其乐融融。 这次获奖一共是二十个人,但只来了十二个,基本都是燕京和周边地区,像方明华这样单位掏路费的人不多,大部分好多是自费,而诗人往往都是囊中羞涩。远在厦门获得三等奖的舒婷没有到,这让方明华很遗憾。 方明华是比较喜欢舒婷的诗的,充满了浪漫主义和理想的色彩,对祖国、对人生、对爱情、对土地的爱,既温馨平和又潜动着激情。这和别的朦胧派诗人的风格完全不一样。 特别是那首《致橡树》,方明华很喜欢。 不过北岛、顾城等诗坛新生代人物都来,一下子让这次研讨会的逼格上升了许多。 又过了一会,一帮长者鱼贯而入,会议室里立刻安静下来,是评委会的大佬们来了。 简短的欢迎仪式后,大家又自我介绍了一番,研讨会就正式开始,题目是“中国诗歌的发展和方向” 题目很大,也很宽泛。 方明华原以为大家都矜持着,彼此客客气气就像后世在电视上看到的研讨会那样,没想到大家竟然会踊跃发言,甚至为某个问题争的面红耳赤。 这真是个充满理想和激情碰撞的时代。 诗歌研讨会一共进行了一天半,参会的诗人们围绕诗歌的发展和方向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对诗歌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方明华却感到有点悲哀。 第(2/3)页